母亲又熬了菜,猪肉切厚片,炸豆腐切丝、丸子切片,加白菜、腐竹、粉条、木耳、豆芽等配菜,起锅加蒜苗淋香油,连汤带水儿一大勺盖到饺子上,每人一碗,自个儿端着吃,配的是昨晚拌好的开胃蒜菜,能吃多少吃多少,所有人不许留量,往撑里吃,这是规矩。
突出一豪气,俗称“吃粮食屯”。
吃得越多,今年收成越好。
李妙妙和张子琪看着粗瓷大碗冒尖一碗加了料的肉蛋饺子,全都傻了眼。
这一碗她们能吃上一天。
“吃吧,不够锅里还有,再加。”
母亲这样说道。
俩小女人上愁,瞅瞅,周文还不在,身边连个救星都没有,这可咋整?
周静见了,出主意道:“嫂子,你们就蒜菜吃呀,蒜菜开胃,下饭。”
啊,还要吃别的?
所谓蒜菜,就是红萝卜切丝、配菠菜、粉丝、蒜苗等焯水凉拌,红油重蒜,两人拣两根蒜菜里的红萝卜吃了,还别说,香香的,辣辣的,的确开胃。
周武抱着个大碗胡吃海塞,“嫂子,吃呀,好吃滴很,香着哩,我都能吃三大碗呢,再加一个大红薯包。”
俩女人看那红薯包,碗口大,更上愁了,因为母亲说最好能再吃一馒头……
可这么多,猪也吃不完呢。也不是,周武不算,死小子太能吃了!
二十八,把面发。
周文回家那天,家里蒸了很多馒头,圆的、方的、馒头、花卷、枣馍、糖包、红薯包、红豆包、粉条豆腐包、肉包……满满的摆了两个小竹床,李妙妙觉得都够她吃一年的了。
不过味道很好,比城里的好。
昨晚两人还乘兴合吃了一个红薯包来着,面筋道,分层的,很香,很甜。
要是让她们带回城里满满吃,那是乐意的,可要是让她们把一碗浇卤饺子外加一馒头全吃完,那她们都得歇菜。
父亲看看她们,说:“别管那混小子,能吃多少吃多少,吃不完剩下。”
剩饭呀?那多不好意思。
第一次回家哩……
周静这才看出她们的难为之处了,毕竟她也是很能吃些的,将心比心,认为俩嫂子应该也能。她到底是昨晚受了俩嫂子太多的好处,此时不好干看着,于是出主意道:“剩下也不怕,给我哥吃呀,他能吃得很,不怕。”
竟还可以这样?
俩女人眼睛一亮,大喜。
周文去哪里了呢?
他去村南边爷爷家里了,大年初一第一碗饭,要先给家里的老人吃,周文是周家嫡亲大孙子,送饭是他的任务。
责无旁贷。
所以,饺子一出锅,周文就用提盒提上两碗饺子,去南边看爷爷奶奶了。
到地方的时候,爷爷奶奶刚起床不久,爷爷在扫院子,奶奶在生火烧水。
烧水是为了洗漱,不为做饭。
这几天他们都不会做饭的,四五个儿子呢,个个都成家了,一家送一碗就够他们吃三四天的了,最多隔水热热。
“爷呀,我来扫雪,你个奶奶趁热吃饺子。”周文抢过爷爷手里的扫帚,同时把食盒递给爷爷,“刚出锅的。”
“文文,你啥时候回来了?”
爷爷惊喜。奶奶闻声也从灶间出来,颤微微的,周文忙抢上去扶住。
奶奶出生在旧社会,裹小脚的。
“文文,你回来了?”
“夜儿个回的,天都黑了。”周文说。
“雪这么大,咋回的?很挤吧?”
“我开车,奶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