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第五百九十九 神话 (送功 中)

长廊回环曲折,沿着长廊深入,一行人的脚步声在回廊中回荡。

蒙恬静静地站在回廊的尽头,两米处的距离让易华伟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面容。一张坚毅的脸庞上充满了岁月的痕迹。

“拜见蒙将军。”

易华伟微微欠身,行了一礼:“今日冒昧打扰,还请将军勿怪。”

蒙恬的目光从易华伟身上移至他身旁的小兰身上。以小兰的外形,即便是在这将军府中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但蒙恬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变化,淡淡地回应道:

“赵府令可是稀客,说吧,所为何事?”

易华伟不以为意地笑道:“呵呵~,蒙将军这态度可不是待客之道。远道而来,一杯凉水都没有吗?”

“不请自来,算什么客人?要不是因为小川,你以为我想见你?”

蒙恬毫不掩饰眼里的厌恶,冷哼一声:“有话就直说吧!”

“蒙将军,小川现在虽然在狱中,但我可是好吃好喝招待着,只是失去自由身而已。”

易华伟笑了笑:“蒙将军别急,今日来访,特地给蒙将军解忧而来,听说蒙将军已经奉旨修筑直道,不日起程?”

原本这世界的蒙恬应该已经身中剧毒,命不久矣。但易华伟来的早,没有下令暗杀蒙恬,所以这时候的蒙恬还能活蹦乱跳的。

因为蒙恬好好的,匈奴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也就没有发生匈奴犯边的事。

依照历史的惯性,蒙恬还是奉旨修筑直道,公子扶苏为监工。

秦始皇刚统一六国就在四面八方修建了许多高速公路,方便统治原先的六国,也方便他旅游。随着秦军向岭南地区进军,高速公路也一路修到了岭南。这种高速公路被称作“驰道”。

驰道宽三十米左右(还有一说五十米),除了平整的路面可以供马车行走,中间还有一段特制的有凹陷的车轨并且铺设了枕木的轨道,很像今天的火车轨道,不过是凹进去的,方便马拉着宽度固定的马车在上面飞奔,速度比在普通路面上更快。秦始皇出门巡游,都是沿着驰道走的,可以快也可以慢。

秦朝规定车辆统一的车距,驰道通往全国各地,中间用明显标志标出御道,百姓不得随意行走。驰道两侧种植着三丈高的大树,中间栽种着成行的青松。

一般来说这时候的道路没有必要修建的这样宽,参照专家对于秦时的轨路和驰道的设想,驰道是常规道路和木质轨道路面双向并行,如果车辆需要,可以随时上轨道,也可以随时从轨道进入普通道路。

同轨象征着国家统一的政治意义,但也有实际作用。道路路基通过人工层层夯筑,再铺设枕木在路基上面使路面轨道平稳,车辆可以快速平稳地行驶。而道路两旁的大树为修建驰道提供了足够物质储备。一旦路面损坏,可以随时随地就地取材补修路面。

而“直道”则是一条超级高速公路。

所谓“直道”,指的是从咸阳通向九原地区的道路。修建此路,盖因九原(今天的内蒙古包头)是秦人防御匈奴的要塞,因此秦朝极为重视。为了可以保证朝廷和九原方面的联系畅通,秦始皇决定在秦帝国北方修建一条国防公路——直道,提升帝国北部交通运输和军事防御能力。

按理说秦始皇刚刚打败了敌人统一了中国,应该修生养息才对,为何要劳民伤财去做这两项超级工程,搞得百姓怨声载道呢?这还得从秦始皇的长生梦说起,秦始皇曾派卢生等方士入海寻求仙人的指点,可是卢生折腾了几年没带回来长生不老仙药却带回来了一本《录图书》,书上所云:“亡秦者胡也“。

秦时指的胡人就是以后的匈奴,秦国早期的建国史堪称一部与胡人的斗争史。

秦昭襄王时,胡人威胁到秦国的北部边境,秦国处于东进的考虑对胡人采取了筑城防守的策略。秦始皇时期由于秦军骁勇善战,而匈奴又处于西临大月氏、东接东胡、南面强秦的险境而不敢对秦轻举妄动,所以秦帝国的边境相对稳定。

深谋远虑的秦始皇在扫灭六国时曾有意趁热打铁一举收服匈奴,但却遭到以李斯为首的群臣的强烈反对而不得不搁置,究其原因还是劳师远征匈奴只会消耗朝廷的力量却没有实际收益,不利于秦国的长期发展。直到秦始皇看到“亡秦者胡也“这张图谶时,再也没有人能以各种理由阻止他维护秦帝国万世江山的决心了。

其实那个“亡秦者胡也”的术士谶语,司马迁的记录让后人觉得秦始皇似乎是很认真地在处理这件事,但也有可能是秦始皇以此为借口执行他一直以来就想做的一件事情而已,就像当初他借着哈雷彗星的异象推迟成人礼、剿灭嫪毐的操作一样。

往深了说,防御匈奴人也不是终极目的,这件事在本质上还是内政。从秦国到秦王朝,这个政权的运转规律是依靠高效的官僚集团和军功集团为底层人提供进身之阶,也为君王带来征服的荣耀,以此保证帝国的稳定,就像成吉思汗的帝国和拿破仑的帝国,掌握权力的军官在太平日子就成了王权的威胁,需要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到外面。一旦闲下来,就意味着军人失业,普通平民无法凭借军功改变出身。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委派蒙恬率30万精兵强将向匈奴发起了强悍的冲击,一举收复了河南与榆中地区,第二年又收复高阙,直抵阴山及河套地区。匈奴实在顶不住秦军的沉重打击最终远遁漠北。然而,凯旋的30万秦军没有再接再厉进攻漠北而是转攻为守开始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防御匈奴。

秦始皇将旧长城连成一线后又增筑了许多部分,形成了长达12000华里的万里长城。有了万里长城就可以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可万一胡人进犯边境秦军仍须以第一时间赶到对其进行堵截,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以当时的路况从中原运1石粮食到北方前线,路上运输队要消耗192石的粮食,成本巨大,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秦始皇决心修建直道。

《史记·蒙恬列传》记载:“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这条直道从咸阳北边的云阳林光宫出发,沿子午岭经榆林和内蒙古东胜县西部,过黄河,跨经山甘蒙三省区,穿越14县,直达包头西南的九原郡治所,全场约合近八百余公里。直道基本宽度30米,最宽处达60米左右,并排可行驶12辆大卡车,而它被称为“直道“则是因其修建的原则:平坦、笔直,遇山劈山,逢石凿道,堙沟填谷,可见其难度不亚于长城。

嬴政命令太子扶苏监工,大将蒙恬主持具体工程,蒙恬征用了30多万人,开始修建秦直道,既然是用作军事防御,对工程质量要求自然很高,蒙恬采用秦朝最先进的筑路技术修筑秦直道。

Tip:无需注册登录,“足迹” 会自动保存您的阅读记录。